下载APP

暂仅支持Android版

logo
学员登录
管理员登录
  • 第一章 引言

    引言

    去体验
  • 第二章 修炼教学内、外功

    修炼教学内、外功

  • 第三章 顶层设计

    顶层设计

  • 第四章 师生互动

    师生互动

  • 第五章 师生关系定位

    师生关系定位

  • 第六章 教学感受

    教学感受

  • PPT与讲义

    1.课程PPT

    2.课程讲义

一、我最喜爱的老师

“数学分析”老师,感觉他是相处默契的老朋友,他讲出来的每句话都是我正在想的。

“理论力学”老少 老师 ,学贯中西,我心目中就是“神

“运动稳定性”老师,中国科学院院十,他讲课时黑板上写的全是数学公式,但是很好懂,因为他一边写一边“翻译”出公式的物理含义;苏联科学院院士,不写板书,就像高手下盲棋。

我们总结了大学教师的三个层次:第一个层次是“应付任务” , 视教学为上级指派的任务,是升聘岗位必须完成的工作量,在教学上安于不出事故,甘居中游。第二个层次是“尽心尽责”,视教学为教师的天职,在教学上兢兢业业、粘益求精,坚持教学科研相长,形成研究型教学的特色。第三个层次是“乐在其中”,视教学为人生的乐趣,真正达到热爱教学工作、热爱学生的境界。学生不舍得离开课堂,毕业多年后回味起来还赞不绝日。

二、教师的两门“必修课”:练内功和练外功。

1 .如何“练”内功。

l )必须明确教学与科研的关系。经验表明,学术功底、科研经验、教学研究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必备基础。

2 )熟悉木门课程内容及相关知识。要有宽度: a )熟悉木专业所有基础课内容, b )熟悉本门课程涉及知识的发展历史及其产生的影扔响;”还要有深度:深入钻研本课程涉及知识,不放过任任何疑点,以科学精神对待教学中问题;还要与时俱进,更新知识,转换视角(以现代视角审视经典的知识)。

2 .外功。主要是表达能力。表达清楚的前提是想清楚,包括很多细节,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之中。应变能力无疑是教师必备的,这需要积累经验。课程的感染力来自教师的激情,而激情源自内心的喜爱。

三、课程的顶层设计把课程当作一个大型工程对待。

培养目标: l )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, 2 )强化团队合作意识, 3 ) 建立终级学习的观念, 4 )掌握管理时间的技能 · 每门课都是培养方案中的重要一环,必须了解自己的课在培养方案中的定位。课程日标能否达成,关键在于学生是否配合,对学生的考核非常重要。考核是学生的指挥棒,不能背离课程日标挥舞它。教材只是教师、学生的参考书之一,讲课内容不要局限于某一本书。好的课程应该理论线索清晰,有条理,合逻辑。理论论证,既严密又有物理含义,容易理解。例子联系实际、有趣,有助于理解理论。

教学的起点必须与学生基础相符,合理衔接。课程进度和强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。课程的节奏也要把握好,陡坡、缓坡、台阶要搭配好。

大学生三个层次:

l )仿效例题完成作业, 2 )教师提出口前还没有答案的问题,学生独立研究给出正确解答, 3 )自己提出问题并独立研究给出正确解答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:仿效例题完成作业是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;课上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课外研究;课上简略介绍学生的见解;对于有最高层次要求的学生,利用单独答疑来必专门指导。

四、师生互动。互动是面授的基本特征。互动不仅是简单.的知识问答,包含很多想不到的问题。产生疑问、发生争论,往往是因为当事双方.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。教学讲科学,依靠经验,也像艺术。 互动过程就足师生联手即兴创造,是一种享受。

鼓励学生提问,不应该有好问题与蠢问题之分。要正确对待被学生问倒。互动要有度,很多问题都不可能一次讨论清楚,留个尾巴让学生扔课下去研究、讨论。教师作为互动环节的“主持人”,把握收、放的时机。最有效的互动是答疑。答疑特别需要技巧,像指导研究生。五、师生关系定位。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多变的,讨论问题时,老师是学生的“挚友”或“兄长”,地位接近平等,双方都服从真理而不足身份,承担力所能及的有限责任。在考核学生时,严格基本要求决不让步,像一个铁面的裁判。在平时,对学生多喝彩、少指责,像一个文明的观众。

 

第一章 引言

第二章 修炼教学内、外功

第三章 顶层设计

第四章 师生互动

第五章 师生关系定位

第六章 教学感受

PPT与讲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