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师要发自内心地爱护自己的弟子,即在四十岁以前,要把研究生当作弟弟妹妹一样带,在四十岁以后,要把研究生当作孩子一样带。在研究生培养实践中, 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对研究生进行投入。在精神层面,导师要经常和学生谈心,并始终坚持给学生上课,比如作者在力学领域公认的固体大变形理论是最难的课程,花大量的时间备课,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们开设了这门课程,学生们普遍反映:上周老师的课程真是一种享受!在物质层面,想方设法为家境比较贫困的学生解决后顾之忧。
为研究生创造“闲暇”。所谓“闲暇”,是指求知者不必为生计而奔波劳碌。如果形而上的好奇之心被衣食住行所束缚,那么渴望仰望星空的人则不得不低头去看脚下的路。
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,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。同样,如果导师对学生只有“爱心”,却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,那么这种爱也可能是“糊涂的爱”。有效的方法有: ( l ) “聊大选材法”。( 2 ) “潜移默化法”。( 3 ) " 圆桌会议法”。( 4 ) “论文修改一段法”。( 5 ) “战略眼光选题法”。( 6 ) “九九八十一难法”。
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,除了导师、学生的因素至关重要外,还有一个因素 ― 团队。团队意味着一种氛围、 一种传统、一种文化、一种土壤,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,或许能产生个别优秀的人才,有一个优秀的团队,才能持续性涌现优秀的个体。
如何将这些优秀的个体打造成更有战斗力的整体呢?作为一个团队领头人,一定要有“小赢靠智,大赢靠德”的理念: 一是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水平。二是有包容心和牺牲精神。带好一个团队是非常复杂的事情,但一个有智慧的人可以让复杂的事情变得很简单:“包容”和“牺牲”。
第一章 研究生培养的背景
第二章 研究生培养的态度
第三章 研究生培养的方法
第四章 团队
PPT与讲义